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亏损!裁员!倒闭!影视行业可不是谁都能做的

概率学里有一个“赌徒输光定理”:在公平的赌博中,任何一个拥有有限赌本的赌徒,只要长期赌下去,必然有一天会输光。这个定理用来形容当下的文化行业再合适不过。

前段时间文化产业的热火朝天是一个太大的诱饵,无名小公司因为押对了影片而声名鹊起,保底、影视基金等资本干预又将饼画得更大。影视的投资能够以小搏大,数以十倍百倍千倍的投资回报不是没可能。在这种投资高回报的刺激下,影视行业也自然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 。
 
直到最近资本潮退、市场冷却,盲目入局的公司亏损难止,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相继倒闭,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影视行业和其他赌局一样,有输的可能性,而且输的可能性还很大。
 
 亏损!跨界者败兴而归

在首度跨界收购影视资产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主营铜基合金、电缆业务的鑫科材料却依然减持逆流而上宣布再次涉足影视行业,而这一次收购的对象是好莱坞影视公司,收购产生得资金缺口全部靠对外举债。
 
原本以纺织为主营业务的鹿港文化,通过收购世纪长龙和天意影视转为以纺织、影视为双主业。今年一季度,鹿港文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减少71.16%,仅为-2.34亿元。
 
地产股浙江广厦借道并购基金入股连续两年业绩亏损的路画影视,欲继续布局影视行业,但浙江广厦此前收购的福添影视已经连续两年业绩承诺不达标。
 
有些人本来不好赌,但眼睁睁看见邻居发了财,他便再也坐不住了。
 
传统行业跨界影视文化的成功案例不是没有,前身为中南重工的中南文化,现已通过收购影视剧制作公司大唐辉煌、艺人经纪公司千易志诚等多家公司,将主营业务从金属制品业转向大文化产业,前三季度中南文化共获得营业收入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8%;以能源、原材料、冶金电子和房地产开发等为主营业务向影视、体育转型发展的当代明诚,在前三季度也实现业绩同比增长超六成。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像鑫科材料、浙江广厦一样败兴而归的公司。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电影与娱乐行业在2015年三季度、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一季度和2016年二季度的并购金额分别为29.36亿元、73.4亿元、220.7亿元和388.2亿元,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但《首席娱乐官》查阅了这些发生并购后的相关公司的业绩,发现跨界并购案中对赌业绩无法实现的不在少数。

前文提到的几例是已陷泥沼的上市公司,还有一些本欲跨界的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了悬崖勒马。10月25日汉鼎宇佑放弃了并购何炅、黄磊、周迅等明星股东入股的宇佑传媒。而属于制造业的华东重机也在10月公告称,拟收购两家影视传媒类公司100%股权的条件不够成熟,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前两年影视行业的爆发已经将过去积攒的成果消耗殆尽,市场上的优质标所剩无几。光线传媒掌门人王长田就曾告诫这些门外汉:“行业风险高,盲目跨界有多少钱都不够赔。”

 裁员!连光线华谊都挺不住了
 
不过,光线传媒自己也遭遇了严峻挑战。
 
9月初,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计划裁员20%,其中包括校招生、实习生。近日王长田也坦言裁员消息属实:“公司管理层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裁员是为过去的一些错误决策和判断买单,目前裁员是发现问题后的调整。”
 
华谊兄弟亦然。来自万达的叶宁已然在华谊内部开始整肃,并出现了部门裁撤和员工被裁的案例。一位今年毕业的传媒院校学生告诉《首席娱乐官》:“我本来可以留下的,后来又不行了。在华谊的时候我签了好几次合同,雇用方一直在变。”

 据小官了解,目前除一部分员工自动离职外,确有一部分员工被华谊裁员。有媒体还报道称,期间甚至出现过公司将解约合同寄往员工老家的乱况。
 
事实上,大型电影公司的大幅裁员也与电影暑期档和国庆档的接连遇冷不无关系。根据电影专资金办的数据,国庆档7天总票房约15.67亿元左右,相比去年的18.5亿元,减少2.83亿元,同比下降15.30%;更早前的暑期档,票房仅为123.7亿元,比起2015年的124.9亿元,同比下降0.96%。
 
或许你会惊讶为何寒冬时期华谊兄弟业绩不降反升,但如果细看不难发现这与华谊的电影业务并没有什么关系。华谊兄弟第三季度净利2.9亿元,其中2亿元来自出售其投资的游戏公司掌趣的股份。光线传媒三季度的利润也有1亿元是来自减持天神娱乐股份。
 
 倒闭!微小影视公司人去楼空

大公司草木皆兵,小公司则是人去楼空。
 
中小型影视公司因经营困难倒闭的现象在近段时间达到了极值。10月,北京又一家影视特效公司关门大吉。该公司的特效导演小凡告诉《首席娱乐官》,这段时间很不景气,相比于前两年,订单少很多。
 
订单少仅仅是一个表象,中小型影视公司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当下不完善的影视工业流程中,他们完全处于弱势。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小型影视公司,通常都需要依附于大型影视企业,从他们的项目中,分得一杯羹。
 
小公司在整个影视行业扮演的角色可以用“外包”两个字概括。而“层层克扣”也可以说是小公司的关键词。剧组将特效、灯光等相对独立的环节外包,中间牵涉的“牵线人”自然会收取一部分的“返点”。
 
小凡说:“特效的费用通常占整部片子的10%不到,而其中真正用于特效制作的费用,大约在5%-6%的水平。说白了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销,但现在行业不景气,单子少,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转。”
 
小官发现,在上海电影节表现活跃的一些中型影视公司业绩并不美观。以开圣影视为例,其公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15年1-9月亏损三百余万,已是连续三年亏损。恒业影业保底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票房惨败;由《纵横四海》制片人张家振发起的乾澄影视在宣布片单之后便失了声响;元力影业一口气发布了十余个影视项目,但《首席娱乐官》并未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查询到任何关于元力影业的信息。
 
 影视高风险 入局要谨慎

据《影视风控蓝皮书: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共计拍摄完成420余部电视剧以及近700部电影,但在众多作品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作品能进入公开发行渠道,而最终实现收视佳绩和票房业绩的作品则不足1/3。
 
事实上,虽然每年都有数百部影片,但最后只有5%实现盈利,另外有5%能实现回本,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影视行业并非外界看来的那样遍地黄金。
 
如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所言:“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二八定律,优秀的、值得选择的对象只有20%。因为目前影视业体量比较小,相当多的市场还没发掘,所以进步相对容易,造成了大家的错觉,觉得这个行业已经繁荣地不行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而是因为起点太低了。”
 
亏损、裁员、倒闭是资本寒冬下影视行业泡沫破灭的必然结果,如果只是以赌徒心态入局博彩,任何公司也逃不过这三种结局。而在此寒冬之际,影视行业或许有以下突破口:深耕电影内容本身,积极布局全产业链,开发更多样的宣发模式,拥抱互联网。

 

香港昆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石油化工,冶金核电,海工造船。桥梁矿山等行业内部应急专用通讯系统,风景区,机场游客求助管理系统,市政SOS,110,119报警系统。特种工业IP电话机,SOS 电话机,IP调度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共自助应急电话机昆仑昆仑KNZD-14昆仑KNZD-11昆仑KNZD-27 GSM-C等等

KNPA5无主机呼叫系统:无主机呼叫系统核电、陆上、海上平台应用等等。

 

详细的产品信息敬请关注公司官网:http://www.koontech.com/cn/Index.html